武汉工程大学外语学院成立于2000年。现有一个国家级实验区,英语系、汉语国际教育系、MTI教学部、小语种教学部、研究生公共外语教学部、大学英语教学部等六个教学机构;翻译跨学科研究中心、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中外语言文学比较研究所、跨文化与区域国别研究所等四个研究机构;智慧教学技术中心、创新创业中心、多媒体语言实验室、智慧视听讨论室、同声传译室、笔译实验室、资料室、多模态录播室等多种先进的教学科研平台和设施。
学院坚持新时代背景下新文科教育理念,依托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E+”双专业一体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湖北省省属高校重点(培育)学科——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湖北省荆楚卓越计划教师团队、湖北高校省级教学团队——“E+”双专业一体化教学团队和湖北省一流专业“英语语言文学”等平台培养英语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E+”双专业本科生以及翻译硕士研究生和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各方向研究生。“E+”实验区开设英语(辅修市场营销<数字营销方向>)、英语(辅修法学)、英语(辅修软件工程)、英语(辅修国际贸易)、英语(辅修电子商务<跨境电商方向>)、英语(辅修数字经济)、英语(辅修通信工程)、会计学(辅修英语)、化学工程与工艺(辅修英语)、材料化学(辅修英语)专业。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09人,其中专任教师98人、教授10人、副教授47人、博士30人。专任教师中包含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湖北省新世纪121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4人、湖北省优秀青年社科人才1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1人,校杰出人才1人、优秀人才1人、教学名师6人。学院大部分教师先后赴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德国、法国等国家讲学交流和访问研修。学院聘请悉尼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国内外名校多名博导为我院客座教授,聘请多名企业、科研院所专家为校外指导教师、创新创业导师。此外,学院常年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校讲学交流。
学院经过多年的学科建设,现已形成一支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近年来承担国家社科基金5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3项、全国教育规划课题2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外语专项1项、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教研课题30余项,与企事业单位合作横向项目50余项;在Discourse Studies,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of Literature, Journal of Linguistics,《中国翻译》《外国文学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外语电化教学》等SSCI、A&HCI、CSSCI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获省厅级科研、教研成果奖近20项,出版著作、教材、译著20多部。学院取得多项教学成果,其中获批1门国家级一流课程,1个省级课程思政名师教学团队,6门省级一流课程,教师在全国及省级教学竞赛中获得多项奖励,包括全国高等院校英语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总决赛一等奖、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湖北赛区一等奖、“外教社杯”讲课比赛一等奖、“外研社杯教学之星”大赛一等奖等。
2009年,“E+”双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获批教育部和财政部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学院作为实验区牵头单位,与相关学院合力共建,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湖北省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多项,中国化工教育科研成果奖和论文奖、校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学院学生工作始终秉承“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的工作理念,全面教育、引导、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每年有数十名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湖北省政府奖学金、湖北省社会实践先进个人、湖北省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近年来,有一名学生获得全国第五届“闪亮的日子——青春该有的模样”大学生就业创业人物、两名学生获得湖北省“长江学子”、两名学生获得“湖北向上向善好青年”、一名学生获得湖北省“百生讲坛”金牌主讲人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学生在高水平学科赛事中成绩优异, 获2025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高教主赛道)全国总决赛金奖1项;在韩素英国际翻译大赛、“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全国英语辩论赛、全国大学生英语写作比赛、“外教社杯”湖北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湖北省翻译大赛、湖北省英语演讲比赛、海峡两岸口译大赛等赛事中获得一等奖60多项;获得湖北省第七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湖北省第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
学院“语你同行”志愿服务团获得国家级“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国家荣誉1项、省级荣誉2项,获得“多彩贵州”2023年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专项活动优秀实践报告成果奖;获批全国大学生推普实践团、湖北省“共同缔造青年助力”重点实践团、“多彩贵州”专项实践团等重点实践团队。
学院学生保研、考研、留学录取学校多为国内双一流高校和国外名校。学院充分调动各类资源,积极开展访企拓岗和深度校企合作,实施“就业关怀行动”,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服务。

当前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