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学院2023

学工动态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工动态 > 正文

讲好红色故事,赓续红色血脉

时间:2025-08-18 点击:作者:张家乐、雷滢霖

(通讯员 张家乐 雷滢霖)8月15日上午,在武汉工程大学离退休干部工作处、工程大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协助与大力支持下,武汉工程大学外语学院"红'语'伞"研究生社会实践团走进卓刀泉街道工程大社区,成功组织举办了"薪火相传:三代人的红色记忆与人生对话"爱国主题教育活动。活动现场,外语学院学工队伍,社区工作人员及社区居民共同参与活动,志愿者们以青春之名,述红色故事,筑爱国之基。时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本次活动旨在通过跨代际对话形式深化红色精神传承。

活动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正式启幕,社区活动中心内中老年居民与青年学子全体肃立。随后的原创情景剧《五四风云》将时空拉回1919年,志愿者们身着民国学生服饰,以沉浸式表演再现五四运动历史场景。剧目通过《新青年》杂志传递、巴黎和会新闻解读、学生集会演讲三个典型片段,完整展现青年群体从思想觉醒到投身爱国运动的全过程。舞台背景配合场景转换,当演员高声喊出“为祖国收回主权尽一份力”的台词时,现场多位长者频频颔首。

进入爱国主义宣讲环节,志愿者们通过难忘的爱国之旅、革命先烈的壮丽事迹以及新时代的爱国感悟等多维叙事展现红色基因传承。从解放战争时期带伤冲锋炸毁碉堡的赫赫战功,到和平年代隐去勋章投身恩施山区水利建设的默默坚守,张富清跨越半个世纪的信仰实践诠释了初心如磐的精神内核。从个人贡献到群众合力,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中“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的众志成城,使井冈山精神突破时空界限直抵观众心灵,转化为可感可知的精神符号。这呼应着京汉铁路工人“头可断工不可复”的铮铮誓言,伴随着二七大罢工的历史回声,在工运场景的具象化重现中焕发出新的时代光芒。邓春明、雷滢霖、缪雨菡同志以三段相互映照的红色记忆,依次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历史纵深与时代价值。

社区长者随之开启记忆宝库,张奶奶向青年讲述在鄂西北山区“白天在厂房、晚上学毛选”的岁月,表示“志愿者们讲的这些都是我们最熟悉的,我们一直接受着党的教育,今天听孩子们又讲出来,心里觉得很感动”。不同年代的故事在交流中碰撞出火花,让爱国情怀在代际对话中不断升温。现场不时响起自发的掌声,青年学子与老年居民在眼神交汇中达成了精神共鸣。

为增添活动的趣味性,外语学子们设计了歌曲联唱互动环节。在激昂的旋律中,《歌唱祖国》《我和我的祖国》等经典红色歌曲响起,现场观众手持小红旗,随着节奏挥舞,齐声高唱。熟悉的旋律唤起了三代人对过往岁月的追忆,歌声中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与祝福,整个活动现场洋溢着爱国氛围。

活动尾声,实践团成员向参与活动的居民赠送了带有“红雨伞”标志的陶瓷杯,既是对活动主题的呼应,也承载着青年学子对社区居民的敬意。随后,全体人员在主题横幅前合影留念,镜头将这一瞬间永久留存,为此次爱国教育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此次活动不仅为社区居民带来了一场爱国主义分享课,更搭建了一个跨代际交流平台。它以红色记忆为桥梁,促进了不同年龄段居民之间的理解与信任,增强了社区居民的归属感与认同感。期待这颗红色种子能在社区生根发芽,激励更多人携手共进,为打造美好和谐的社区贡献青春力量。

审核 丁春毅

上一篇:

下一篇: 沉浸式反诈宣传进社区,筑牢老年群体“防骗墙”——武汉工程大学外语学院研究生“译”术反诈在行动

联系我们:

地址:中国.湖北.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光谷一路206号  

邮编:430205          电话: 027-87992026

武汉工程大学外语学院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2016-2023

武汉工程大学公众号